男女主角分别是无无的其他类型小说《带全家下放五七干校,从此不缺吃!无无小说结局》,由网络作家“奶黄小猪包”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江琼珍前脚走,江琼华两口子也顺势提出告辞。没有旁人了,冷翠英和于兰芳两个儿媳妇赶紧把自己手里的金条还回去。想着公婆是为了应付这个大姑姐才搞了这么一出。“翠英,兰芳,我知道你们都是好的,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分了也好。孩子们都长大了,陆续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再挤在一起确实不合适了。除了这些金条,其实咱家还有一笔款子和房契,今天一并给你们两家分了。”江奶奶推心置腹的说道。和这两个儿媳妇相处多年下来,虽然偶尔也有磕碰,但总的来说,相处的很愉快,都是善良大方的人,再坏也坏不到哪去。其实就算江琼珍不闹这一场,老两口已经想过要分家,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早点给孩子们,大家都高兴。老太太搬出两个箱子,里面已经平均的分配好,看起来早有准备。“家里...
《带全家下放五七干校,从此不缺吃!无无小说结局》精彩片段
江琼珍前脚走,江琼华两口子也顺势提出告辞。
没有旁人了,冷翠英和于兰芳两个儿媳妇赶紧把自己手里的金条还回去。
想着公婆是为了应付这个大姑姐才搞了这么一出。
“翠英,兰芳,我知道你们都是好的,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分了也好。
孩子们都长大了,陆续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再挤在一起确实不合适了。
除了这些金条,其实咱家还有一笔款子和房契,今天一并给你们两家分了。”江奶奶推心置腹的说道。
和这两个儿媳妇相处多年下来,虽然偶尔也有磕碰,但总的来说,相处的很愉快,都是善良大方的人,再坏也坏不到哪去。
其实就算江琼珍不闹这一场,老两口已经想过要分家,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早点给孩子们,大家都高兴。
老太太搬出两个箱子,里面已经平均的分配好,看起来早有准备。
“家里最早的积蓄有两万多块,我和你们爸爸这二十年的工资,除去基本开销,也攒下了两万多块。
还有家里几间铺子的租金,这些年也攒下来近一万块,一共六万块钱。
你们两家各三万块。
这是正阳街那边四间铺子的房本,你们两家各两套,已经转到你们名下,以后是租是卖,就由着你们自己。
剩下的东西就是一点念想,有你们奶奶留下来的,也有我的陪嫁。
这些首饰我已经按照价值平均分配好了,你们两家各一份,琼珍琼华那一份,陪嫁的时候已经给过了。”
老两口平时虽然不说,但对两个儿子的偏爱藏在生活的细节里。
倒也不是重男轻女,而是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么多年相处下来,感情上多少有偏向。
两家都没想到,父母还单独给他们留了一份。
两兄弟瞬间红了眼眶。
冷翠英和于兰英感动的同时,心里也觉得舒服,她们要的其实也就是一个态度。
“爸,妈,其他东西我们就厚着脸皮收下了,钱还是你们自己留着吧!我们两家也有一些积蓄,够用的。”大儿媳冷翠英率先表态。
两家自成家以后,各自的工资都是他们自己收着的,平时公婆也会贴补家里的开销,三家人共同支撑,所以手里的积蓄不少。
小儿媳于兰芳也赶紧附和:“是啊,嫂子说的是,我们手里有钱花,你们二老的工资,我们哪能拿!”
江爷爷露出今天的第一个笑脸来。
总算他的孩子里还有好的。
“说给你们就是给你们,哪那么多话?我和你们妈现在都还挣工资,手上不缺钱花,就是过两年退休了,也有退休金,再不济,还有你们。”
虽说语言有些生硬,但这也是老父亲深沉的爱。
江奶奶也劝道:“我们老了,花不了什么钱,你们两家正是要用钱的时候,拿着吧。”
冷翠英看了一眼自家男人,江郡亭点点头,她这才同意收下。
“爸,妈,你们放心,二老的晚年,我作为老大,义不容辞。”江郡亭站出来表态。
江郡博也赶紧抢道:“大哥,你怎么这样呢,爸妈不是你一个人的爸妈,我也有份,要照顾也是我们一起照顾!”
看到两个儿子为了谁养老的问题争抢,江奶奶心里一暖,嘴上没好气的说:“我和你爸才不想跟你们住呢,我们自己落个清净。”
这个话题到此为止,一家人又商量起分家后的事来。
以前虽然住在一起,但各家经济都是分开的,各自负责自己的部分,现在唯一需要分配的就是住房的问题。
两家的孩子都大了,最大的江引章今年二十,已经到了该成家的年纪,江听晚虽然才十八,但女孩结婚早,也该相看了。
江听荷比江听晚小两岁,十六,也就是这几年的事儿。
至于江引鹤和江引风倒是还不急,一个十三一个十二,早着呢。
房子也好分,家里东厢房的四间,本来一直就是老大家住着,就分给老大。
西厢房的四间就分给老二家。
正房三间,一间是两位老人的卧房,一间是江爷爷的书房,还有一间堂屋大家共用。
至于正房旁边的两间耳房,两家一人一间,四间倒座房也是两家平均分配。
用来给孩子们做书房也好,放杂物也好,全凭自己心意。
这一场分家,两家的小辈也被允许留下做个见证,四人乖乖的坐在位置上当吉祥物,大气都不敢出。
乖乖,家里这么有钱呢!
江引鹤想到他妈平时给的那三瓜俩枣零花钱,顿时觉得不香了。
江听荷和江引风也眼馋的看着箱子里的东西。
家里有多少钱,江听晚早就知道了,相反,她关注的是另一件事。
该怎么让两位老人同意,把家里地下室里的古董藏书等物挪个地方,又能挪到哪里?
是的,江琼珍生的最早,所以她知道的也最多,江家确实是有一批私藏,来自当年的江太太。
而在她的梦里,这些私藏品,即将变成江家的断头符。
因为分家的一场闹剧,让江琼珍的男人程志,看到了资本家的实力,他可不甘心只拿到区区五斤金条。
所以他利用自己革委会成员的身份,匿名举报了江家爷爷,说他公开在饭局上发表不当言论,抹黑领导人,批判当局。
这年头,那是一点捕风捉影的事情都会被放大无数倍,拿出来批斗的。
虽说这几年闹得没那么厉害了,但革委会时不时也得抓几个典型出来遛一遛。
他们就像鬣狗一般,闻着点腥味都要凑上来撕咬一口,更别说碰上家大业大的江家。
梦里,两天后的早晨,一群红卫兵推开了江家的大门,拿着革委会的鸡毛当令箭,在江家大肆打砸,把江家翻了个底朝天,也找到了江家藏在地下室的那批古董藏品。
如果说发表不当言论是捕风捉影,那么私藏违禁物品就是证据确凿。
江家的所有人都被抓起来,撸了工作,游街批斗,连在读工农兵大学的江引章也没能幸免,被学校退了回来。
江爷爷不得不拿出那些“丹书铁券”去求人,想换一家人平安是不可能的,毕竟证据确凿,江家犯了天大的错误。
他的老朋友说,上面答应帮忙保住一根独苗,让他选一个人留下,政府还给安排工作,算是全了当初的情义。
所有人都以为他会选江引章,毕竟这是江家最有出息的一个孙辈,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江爷爷反复思忖,一夜白头,最后报上去了一个名字:江听晚。
只有一个名额,家里五个孙子孙女,引章,引鹤,引风都是家里的男丁,名额给谁都会让另外的孩子寒心。
而江听晚是个十足的病秧子,经不起事,胎里不足,若是被下放到穷乡僻壤受罪,怕是活不过一个月。
几个孩子都是他的心头肉,舍了谁都痛,最后只能含泪保了这个最弱的。
这个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但又好像在意料之中,大家都默认了这个结果。
江引章吓得脖子一缩,骑上车就赶紧带着江听晚出门了。
“江听晚,你真的该减肥了!重死你算了!”一路上骑的气喘吁吁。
也真是难为他了,一百多斤的人骑车带着两百斤的江听晚。
“嗷……”
江听晚狠狠的捏了一把他胳膊下面的软肉,叫你嘴贱!
兄妹俩打打闹闹到了目的地,江引章把江听晚放下,自己骑上车去另外一家百货公司。
这边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江听晚来的并不算早,她认命的排在后面。
排队的空隙,她一直在扒拉储物间里的东西,盘算着今天要带哪些东西回去。
老钱发消息了。
<你果然是我的财神爷,财神爷在上,请受小的一拜。
在我生活的时代,一些稀有的邮票是很值钱的,还有老物件也是,像你这套金丝猴转手就能卖一万块。
礼物我很喜欢,就腆着脸收下了,晚点我再给你送些物资。
兄弟,不瞒你说,我现在根本不缺兑换点,有钱就能有源源不断的兑换点。
可兑换点没办法直接变现,想提高生活质量,我需要更多的钱。>
钱多多拿到这个兑换空间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生活的时代,物产丰富,不像七十年代,买什么,做什么都有限制。
所以很容易获取兑换点,加上在群里开店,他已经积累了很多兑换点。
但是这些兑换点可以让他拥有丰富的生活技能和一个健康的身体,却不能直接让他变成有钱人,住豪宅,开豪车。
他试过用系统去古玩街捡漏,可能是他运气不好,总之没发现一件好东西。
也有真货,但人家也不是傻子,都是明码标价,捡不到什么便宜。
他也试过去玉石行赌石,别闹了,里面摆出来的大多数都是拼接过骗人的二手石头,要不然就是狗屎种,干青种。
老板也不是傻子,好的原石动辄几百万,他想捡漏是不可能的。
根本不像小说里写的,什么随便买一块石头,开出绝世翡翠,一夜暴富。
当然这也是因为后世玉石开采过度,导致市场良莠不齐。
钱多多只能放下一夜暴富的想法,乖乖用自己学会的技能谋生,虽然不能一夜暴富,但小富即安还是没问题的。
在江听晚出现以后,他突然找到了一条发家致富的好路子,就是不知道对面的兄弟配不配合了。
江听晚心道这人还把她当成男人了,不过她也不想解释。
她听懂了老钱的潜台词,一句话概括,就是互惠互利。
他有兑换点,有生活物资,而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时代背景。
资源共享,当然可以,只是她现在还不敢完全信任他,先慢慢来吧。
早上八点,百货公司终于开门了,江听晚排到八点半才买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冷翠英给她的钱和票都花光了。
走出百货公司,她想办法找了一个僻静地,休息了一会。
然后把老钱给的物资拿了一部分出来,用麻袋遮的严严实实,雇了个三轮车拉回家。
江听晚拉回家的这一车东西,直接震惊了整个老江家。
簇新的四条大棉被,四张花色别致的床单,三十斤雪白的新棉花,还有一匹厚实的蓝色棉布。
这些在后世看来很土的东西,现在竟然格外受欢迎。
倒不是他们没见过好东西,而是这个时代,想搞到这些东西太难了。
干校里的高级技工和知识分子,为第三营的机械化生产提供了许多技术支持。
顾振北带着介绍信及个人证件档案到营部军务科,完成登记手续。
又到人武部进行登记,走完一整套流程,他顺利拿到了自己的《兵团战士证》,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现役军人。
当然没见到提拔他的大领导,毕竟人家事务繁忙,说不定已经想不起自己曾经提拔过一个年轻人了。
因为他是领导特招进来的,下面的人也不敢怠慢,最后被分到了机务连的机械操作班。
说起来,这个分配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机务连专门负责大型农业机械的操作与维护,承担全营大半的粮食收割任务,是机械化生产的核心力量。
担任机械操作、农技指导等职务的军人,津贴比普通岗多5元,有25元津贴。
但需经过专业技能培训,通过200小时操作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后,才能领取。
也就是说他现在的津贴暂时是每个月20元。
衣食住行都包,生病也免费治疗,这样想来其实也还不错。
而且机务连驻扎的区域离靠山屯其实很近,就隔了一条松花江,有时间了回去看看老娘还是蛮方便的。
机务连虽然看似轻松,实则不轻松,肩上扛了很重的责任。
独立第三营下辖6.5万亩地,有2.5万亩都分配给了机务连,进行机械化耕作。
不但要为本连队所属土地提供全程机械化作业,在农忙季节,还要跨连队协作。
总之,也不是个轻省的活儿。
不过他也不用考虑太多,最多还有半年时间,建设兵团就会改制,到时候现役军人就会撤出建设兵团,他也能跟着走。
唯一要考虑的是,到时候怎么把老娘带走。
蒋大花给顾振北准备了好多吃的用的,他只捡了几样实用的带上,其他的都留在了家里。
一大早他就带着自己简单的行李来机务连报到。
被告知连长和指导员去巡查田间作业了,现在正是大豆和玉米的收获季节,所有人都忙得不可开交。
后勤管物资的小刘同志接待了他,给了一堆东西,还热情的帮他送回寝室。
夏冬两季棉布军装各两套,冬季的棉大衣一件、解放鞋、军帽、印有“兵团战士”标识的背包,都是统一的国防绿。
棉被、褥子、搪瓷脸盆、铝制水壶、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茶缸。
还有两本手册。
基础农具拖拉机操作手册《东方红-75型拖拉机维护指南》和《兵团劳动安全手册》。
配发的铁锹、镰刀、锄头,劳保手套等暂时放在后勤保管,需要的时候再去领。
真是考虑太全面了。
机务连设有集体宿舍和基本生活设施,是砖木结构的平房,一间房可容纳二十人集体住宿。
其实就是通铺的两排大炕,可以烧火取暖,不然冬天零下的温度根本扛不住,边上还打了放置私人物品的柜子。
一进去就感受到了浓浓的军事化管理氛围,被子折的有棱有角,物品摆放也是井然有序。
幸好他上一世在兵团已经被锻炼出来了,轻轻松松把所有物品按规定归置好,没有闹出什么笑话。
换上新领的军装,把自己收拾板正,还挺像那么回事。
小刘同志带着他在整个连队转了一圈,了解了整个连队的运转章程和日常生活等,基本上也就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了。
兑换了储物格,还剩下72个兑换点,她本想兑换一瓶治疗灵液试试水,没想到一看价格,直接劝退。
这玩意儿也太贵了,最便宜的初级类灵液也要100个兑换点起,各种技能也一样。
比如初级治疗灵液和初级生长灵液等,都是100个兑换点一瓶。
初级智慧灵液更是高达1000个兑换点。
像基础生活类技能里,最便宜的初级烹饪,初级化妆,初级缝纫,初级园艺等技能也要100个兑换点。
确认过眼神,都是好东西,但都不是她目前能消费的。
全场她唯一能消费的,可能就是辟谷灵液。
初级辟谷灵液只要1个兑换点一瓶,能维持人1天生存所需的能量。
中级辟谷灵液则需要10个兑换点,维持10天。
高级辟谷灵液,需要100个兑换点,维持100天。
这玩意儿虽然她买得起,可她不需要啊,有好吃的东西果腹,谁愿意辟谷。
不过这辟谷灵液倒是挺适合减肥人群,吃了以后不会觉得饿,等以后有机会试试,现在还是不要浪费兑换点了,好钢用在刀刃上。
江听晚干脆关上商品页面,眼不见心不馋。
她刚刚兑换的30平储物格已经到货了。
宿主的物品栏,有一个绿色的小方格,点开的瞬间,一个长6米宽5米高3米的小空间出现在眼前。
类似于后世的大集装箱。
能随时跟着她移动的,只有她自己能看到的集装箱。
而且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放进去的东西,会停留在放进去的那个时间,不会腐坏变质。
操作也很简单,只要是手触碰到的物品都可以收进空间,意念操控即可。
除非这个物品的体积太大,空间存放不下。
反复实验过后,江听晚摸清了使用规则。
简直是居家旅行必备好物,江听晚表示非常满意,这300个兑换点花的很值。
分家第一天本来应该各家自己开锅的,但因为兄妹俩闯了祸,家里锅碗瓢盆也没来得及置办,所以晚上还是大家一起吃。
江奶奶掌厨,家里几个小的除了起不来身的江引章,其他四个都来帮忙做饭了。
江爷爷今天早上出去溜达,买回来一条五斤重的大草鱼。
这会儿处理好用豆腐酸菜豆芽一锅炖了,香气扑鼻。
再炒几个素菜,焖一锅大米饭。
端上桌一整个风卷残云。
一大盆酸菜鱼很快就干完了,只剩一点汤底。
江听晚吃饱喝足这才想起,大家好像都把江引章给忘了!
冷翠英倒是记得这个大儿子,但她还生着气呢,才不会主动给他留饭,就让他饿着吧。
至于其他人,纯粹是忘了家里还有这号人,毕竟江引章平时都在学校,基本不在家吃饭。
躺床上的江引章早就闻到那股霸道的酸辣味儿了,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人给他送饭。
最后只等到他亲妹子送来的一碗鱼汤泡饭,外加几根小青菜……
这世上还有比他更可怜的病号吗?
江听晚这两天一直在思考应该怎么让江爷爷答应转移地下室里的东西。
想来想去,她觉得还是以诚相待,把实话都告诉老爷子,让他自己定夺。
否则,撒一个谎,还有无数个谎言。
只是自己魂穿和系统的事,事关重大,她暂时还不敢透露,至于其他的,她决定和盘托出。
等大家都回房休息以后,她悄咪咪来到上房,轻轻敲响了书房的门。
没想到爷爷奶奶都在,两位老人觉少,有晚上阅读的习惯。
“晚晚,这么晚,你有什么事吗?”
江听晚郑重的关好门,在书房坐定,心里打好腹稿,斟酌一番后开口了。
“爷爷奶奶,你们相信梦吗?”
“晚晚是做了什么噩梦吗?别怕,梦都是反的。”江奶奶安慰道。
“奶奶,我是做了一个噩梦,但它不是反的,它真实的发生了!
我梦到了我的一生,准确来说,是江家所有人的命运。”
可能是江听晚的语气太过沉重,两位老人终于开始正视她的话。
“其实刚开始我也认为梦是假的,只觉得是做了一个噩梦。
直到昨天大姑和大姑父过来分家产,和梦里一样,爷爷拿出了55斤黄金,甚至连分配方式都一模一样。
我才开始警觉,为什么,一切都跟我梦里一模一样。
爷爷,在我的梦里,咱家有一个地下室,入口就在您这间书房的书柜后面。
地下室里存放着四十三个箱子,里面有古籍,名人字画,还有各种珍稀古玩,古董,珠宝首饰,玉器瓷器等,每一件都价值连城。
不仅有江家的,还有冷家的,我说的对吗?”江听晚冷静的把自己知道的一一陈述。
两位老人心下一沉。
地下室的入口确实是在书柜后面,里面确实有冷家当初托付给江家的东西。
如果说这两件事是冷翠英告诉孩子的,可四十三箱这个准确的数字又作何解释?
难道,真的有托梦一说?
江奶奶突然一把抓住江听晚的手:“孩子,你选择这时候来告诉我们,是因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吗?
你刚才说,江家的命运,江家到底怎么了?”
江听晚见两位老人着急上火,心里有些不落忍,但还是把梦里发生的一切和盘托出。
江爷爷和江奶奶听完以后,呆坐在原地好久。
显然,他们已经相信了江听晚的梦。
一个十八岁的小姑娘根本编不出这么曲折离奇,残酷无情的梦,环环相扣,每一个细节都很真实。
而且,她提到的很多事情,都是家里长辈们才知道的事情,小辈根本不可能知道。
比如家里的那些借条,比如江爷爷的老朋友姓甚名谁。
最重要的是,程志那个烂人,确实干得出这种事来,是他们小看他了。
与其说是小看他,不如说是他们相信江琼珍眼里还有父母亲人。
这两人……竟冷血至此吗?
江奶奶眼泪汪汪的低声喊道:“生她那年,世道不太平,又是内战又是抗日,我整天担惊受怕,没有奶给她吃,只能给喂点米汤和糊糊,心里总觉得亏欠了她。
她是老大,又是姑娘家,带着弟弟妹妹很辛苦,我总是要偏疼她几分的。
不曾想,她就是这般回报我的啊!早知如此,我……”
江爷爷拍了拍老妻肩膀,无声的安慰。
他们绝口不提给老娘养老的事情,生怕被赖上。
也没指望他们,老娘有他这个儿子就够了。
快速解决好家里的问题以后,他才腾出手解决上辈子被冤枉偷窃的事。
其实跟他被人敲闷棍有很大的关系。
他猜测自己当时可能是刚好路过,不小心撞破了真凶,对方怕被他发现,这才敲了他的闷棍。
这也让公社那边误会他是窃贼,他的名声本来就不好,这才引发了后面那些事。
虽然时隔二十多年再回来,他脑子里还是很清楚记得当时那人的名字和样子,化成灰都认识。
就是他,害了自己家破人亡。
所以他回来以后,马上着手去寻找真凶,将他捆了交给民兵连处理。
没想到意外被民兵连连长看上了他的身手,要招他进民兵连,这倒是个意外之喜。
民兵连的工作虽然没什么油水,每个月只有一点生活补贴,但这是他改变自己名声的第一步,也是一个重要的跳板。
他记得七五年的一则新闻,依兰县三道岗公社的民兵被两个特务击杀,特务还破坏了交通要道。
这件事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他在兵团都听说了,因为是自己老家三道岗发生的事,所以记忆深刻。
感谢在建设兵团的艰苦岁月,农垦队员除了劳作,还要定期参与实弹射击、战术演练和巡逻。
白天劳作训练,晚上还得参加政治学习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军事理论,劳动技能培训。
丧心病狂到有时候还会组织“田间学习会”,利用劳作间隙组织简短学习。
他的实弹射击是在这里学会的,文化课也是在这里补起来的。
为了抓住这两个特务,他提前一年就开始准备,每天都进行高强度的训练。
民兵连的枪支弹药都是有数的,不能胡乱消耗,他很珍惜每一次实战演练的机会,在射击上狠下功夫。
终于让他一举拿下了那两个特务。
依兰县给的奖金和荣誉都是其次,他更看重的是独立三营给他的这个军人编制。
这位营长也是个性情中人,觉得他是个当兵的好苗子,就破例给了这个机会,确实很难得。
建设兵团有三种人。
现役军人,农垦队员,知青。
七五年已经到了尾声,翻过年去,马上建设兵团改制的消息就会传来。
到时候知青们多数都会被安排回城,没有回城的知青和农垦队员一样,留在农场成为职工。
就像他上辈子一样,一步一步熬上去。
虽然最后也算不错,但这条路其实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且很辛苦,他着实不想再走一遍了。
这一次,他想换一条路。
独立第三营,隶属于黑省建设兵团,辖区总面积56.29平方公里,耕地6.53万亩,位于依兰县松花江北岸。
因为直属兵团,规模比普通营级单位大,约莫有800多人,其中现役军人200多人,农垦队员200多人,剩下的300多人是来自各地的知青。
日常任务是农业生产与垦荒,是当地重要粮食生产基地。
和前世他开垦的湿地沼泽地不同,独立第三营已经是一个相对成熟的粮食生产地,机械化程度也比较高,为黑省输送了大量的粮食。
这得益于旁边有一所依兰五七干校,其前身为八机部农机试验农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