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校里的高级技工和知识分子,为第三营的机械化生产提供了许多技术支持。
顾振北带着介绍信及个人证件档案到营部军务科,完成登记手续。
又到人武部进行登记,走完一整套流程,他顺利拿到了自己的《兵团战士证》,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现役军人。
当然没见到提拔他的大领导,毕竟人家事务繁忙,说不定已经想不起自己曾经提拔过一个年轻人了。
因为他是领导特招进来的,下面的人也不敢怠慢,最后被分到了机务连的机械操作班。
说起来,这个分配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机务连专门负责大型农业机械的操作与维护,承担全营大半的粮食收割任务,是机械化生产的核心力量。
担任机械操作、农技指导等职务的军人,津贴比普通岗多5元,有25元津贴。
但需经过专业技能培训,通过200小时操作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后,才能领取。
也就是说他现在的津贴暂时是每个月20元。
衣食住行都包,生病也免费治疗,这样想来其实也还不错。
而且机务连驻扎的区域离靠山屯其实很近,就隔了一条松花江,有时间了回去看看老娘还是蛮方便的。
机务连虽然看似轻松,实则不轻松,肩上扛了很重的责任。
独立第三营下辖6.5万亩地,有2.5万亩都分配给了机务连,进行机械化耕作。
不但要为本连队所属土地提供全程机械化作业,在农忙季节,还要跨连队协作。
总之,也不是个轻省的活儿。
不过他也不用考虑太多,最多还有半年时间,建设兵团就会改制,到时候现役军人就会撤出建设兵团,他也能跟着走。
唯一要考虑的是,到时候怎么把老娘带走。
蒋大花给顾振北准备了好多吃的用的,他只捡了几样实用的带上,其他的都留在了家里。
一大早他就带着自己简单的行李来机务连报到。
被告知连长和指导员去巡查田间作业了,现在正是大豆和玉米的收获季节,所有人都忙得不可开交。
后勤管物资的小刘同志接待了他,给了一堆东西,还热情的帮他送回寝室。
夏冬两季棉布军装各两套,冬季的棉大衣一件、解放鞋、军帽、印有“兵团战士”标识的背包,都是统一的国防绿。
棉被、褥子、搪瓷脸盆、铝制水壶、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茶缸。
还有两本手册。
基础农具拖拉机操作手册《东方红-75型拖拉机维护指南》和《兵团劳动安全手册》。
配发的铁锹、镰刀、锄头,劳保手套等暂时放在后勤保管,需要的时候再去领。
真是考虑太全面了。
机务连设有集体宿舍和基本生活设施,是砖木结构的平房,一间房可容纳二十人集体住宿。
其实就是通铺的两排大炕,可以烧火取暖,不然冬天零下的温度根本扛不住,边上还打了放置私人物品的柜子。
一进去就感受到了浓浓的军事化管理氛围,被子折的有棱有角,物品摆放也是井然有序。
幸好他上一世在兵团已经被锻炼出来了,轻轻松松把所有物品按规定归置好,没有闹出什么笑话。
换上新领的军装,把自己收拾板正,还挺像那么回事。
小刘同志带着他在整个连队转了一圈,了解了整个连队的运转章程和日常生活等,基本上也就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