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济民一想他妈说的有理。
“好,那我下午就去,方奶奶家就有大麦。”
大麦的药用价值挺高的,方奶奶会种植一些。
尹春娇递给他十块钱:“这些你都拿去,买完大麦跟红薯,剩下的买点粮食,你媳妇要是考上了,那点粮票哪里够。”
周济民想起前两天算账,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明明分家得时候还有那么多钱,但一算就感觉根本不够用。
“您先拿着吧,不够再说。”
周济民是个说做就做的性子,下午趁着桃桃睡觉的功夫,跟王秀秀说了下买粮食的事。
村里人分到的粮食,很多人都不舍得吃的,都会想办法拿出去卖给镇上的人,好换点钱,买点煤油火柴盐这些,自己家里就用红薯南瓜这些果腹。
王秀秀答应了,等周济民一走就把钱拿来算了算,看能不能支撑到通知书下来。
上次去考试的时候听其他消息灵通的知青说,只要考上了,不但不要学费,还每个月都有补贴。
大学每个月补助十八元左右,专科补贴十三块左右。
王秀秀对自己的能力很清楚,好的大学考不上,所以考试之前她填报的就是她家那边省里的师范学校。
只要考上了,她就能够说服父母,把户口落在家里,这样她毕业后很大概率能留在老家。
至于这边……
王秀秀咬了咬唇,下乡那是没办法的事情,但现在能回去,她肯定是更想留在自己熟悉的地方的。
要是周济民愿意跟她在那边生活,她自然是没有意见的,后面的,王秀秀鸵鸟般的不敢想。
周济民下午就找了几下口碑不错家里又缺钱的人家说好了,一家买个四五十斤,要了差不多有两百斤的稻谷。
城里的大米卖一毛八一斤,一百斤稻谷差不多能出七十多斤大米,所以没脱壳的卖一毛三,两百斤稻谷就要二十六。
红薯卖四分钱一斤,他找了三家,要了差不多一百二三十斤的样子。
至于那半斤大麦,方奶奶说要一毛钱。
周济民顺便又说了一下他妈的症状,还把昨晚上的事说了,下,想问问还要不要喝药。
方奶奶道:“家里那些照常喝,喝完就不用了,我这里还有些麦冬,你拿一些回去给你妈,让她泡水喝。
你自己要是有时间,每年的三四月份,去山里找,麦冬养阴生津,你妈喝喝不错的。”
周济民记住了,跟方奶奶买了半斤的麦冬,加上那半斤的大麦,一共给了五毛钱。
老太太不容易,生了四个,只有一个养大成人,唯一的儿子也争气,毕业后在城里工作,是大学里的老师。
后来乱起来了,不知道怎么的就被关起来了,媳妇等了半年都没放出来,又打听不到消息。
在城里没法生活后娘三回了农村,但儿媳妇只待了一个月就受不了了,丢下两个孩子就走了,再也没回来过。
老两口就拉扯着一个孙子一个孙女过活,后来老伴儿也没了,就剩下方奶奶祖孙三相依为命。
如今大孙子十五岁了,小孙女也十二岁了,全靠老太太给人看病采药挣点钱。
村子里对这样的家庭也多有补助,不然早活不下去了。
天一黑,就有人陆陆续续背着粮食或者红薯来了周家,称重完就给钱。
稻谷买了二百三十三斤,要三十二毛块,红薯一百二十六斤,要五块钱,一共花了三十五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