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衫书生眼中闪过一丝希冀。
“就是!说不定,很快就要开科举了呢!”
“到时候,咱们也能考个功名,光宗耀祖!”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
几个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脸上都露出了憧憬的神色。
而旁边不远处的酒肆里,几个商人打扮的中年人也在谈论着此事。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看着吧,过不了几天,那些骂街的书生,都会去科考的……”
……
街头巷尾,百姓们也在议论纷纷。
“这皇上啊,也算做了件好事!”
一个老汉一边喝着浓茶,一边慢悠悠说着。
“是啊,读书识字,总比当睁眼瞎强!”
旁边一个妇人附和。
“就是不知道,这书院收不收咱们这些穷人家的孩子?”
一个年轻人,有些担忧地问道。
“应该会收吧?皇上不是说了吗,要‘劝天下人读书上进’!”
“希望如此吧……”
“……”
各种各样的议论声,在京城的每一个角落响起。
有人欢喜,有人担忧,有人不屑,有人期待……
……
方宅,书房内。
方孝孺看着手中的情报,嘴角微微上扬。
“朱棣啊朱棣,你这是要钳制舆情,收买人心啊……”
他一眼就看穿,所谓“重金礼聘端正鸿儒”,不过是想收买那些听话的读书人,为他所用罢了。
哼!
“朱棣啊朱棣,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你想钳制舆情,我还想呢!”
方孝孺当即下令:
“雨化田何在?”
他轻声唤道。
“属下在!”
雨化田应声而至,躬身待命。
“立刻安排下去,让咱们的‘喷子团’成员,都去应聘各地的书院山长、副山长!”
他的“喷子团”成员,大部分都是历朝历代的读书人、江湖艺人,少数还是知名文人。这些人不去做个山长,也太可惜了。
“是!”
雨化田竟然也微微含笑。
嗯嗯
方孝孺又想起一件事,立即吩咐:
“多带些黄金去!那些朱棣的官儿,全都是认钱不认人的……雨化田啊,你要确保他们当上山长、副山长!”
“是!”
雨化田再次领命,身形消失在夜色中。
方孝孺看着离去的背影,心中冷笑——
朱棣,你想控制舆论?没那么容易!
倒要看看,
是你的喉舌多,还是我的‘喷子’强!
……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各地官府纷纷开始礼聘书院山长。
果然,正如方孝孺所料,那些被礼聘的,大多都是些油嘴滑舌、见风使舵的小人之儒。
这些人,满口仁义道德,实则一肚子男盗女娼。
他们还没上任,就大肆宣扬朱棣的“丰功伟绩”,把他说成是“千古一帝”、“圣明君主”。
然而,
雨化田在各地的暗桩,早已行动起来。他们拿着方孝孺提供的黄金,四处活动,收买知府、县令。
很快,那些原本被礼聘的小人之儒,就被一个个地踢了出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方孝孺的“喷子团”成员。屈指算来,竟然有三分之二的府县书院,都是喷子团的人担任了山长。
听从方孝孺的命令,他们一上任,就继续宣扬“正统”思想,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种种含沙射影,把朱棣的“靖难之役”说成是“篡逆之举”,把他贬得一无是处。
自然,也赢得了百姓们的热烈掌声。
同时,
方孝孺又给他们一个任务——
宣扬忠于太祖!
褒奖太祖忠臣!
当然,
这一切都是在含沙射影的方式中推行的,不会让朱棣抓到明显的把柄。
而高举太祖,是为了下一步的铺垫,方孝孺深知——
要搞死朱棣,就必须用太祖来压他!
……
这天,
方孝孺退朝回来,刚坐进轿子,就收到了雨化田的情报。